中国公益日报 > 新闻 > 国内 > >

爱润希望之苗 声传温暖之力

2025-08-04 20:59中国公益日报 编辑:孟瑾 分享

爱润希望之苗 声传温暖之力

记录“烛火之光”志愿服务团的一天

清晨的阳光如融化的金子般漫过社区屋顶,“烛火之光” 志愿服务团的队员们背负着沉甸甸的行囊踏上征程。行囊中,既有为孩子们准备的图书、为老人购置的慰问品,更承载着满溢的热忱与滚烫的期待。7月23日, 这一天,这支青年志愿队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用爱浇灌希望,用声传递力量” 的誓言,让温暖与善意在脚步所及之处静静流淌。

一、书香浸润童心 知识种子悄然萌芽

社区支教点的教室里,油墨书香早早弥漫。队员们推门而入的瞬间,便被一群雀跃的孩童围住,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眸中,满是对阅读的热切渴望。趁着晨间凉爽,队员们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开展朗读活动。

据了解,这些图书是志愿服务团成员与教师们共同筹集的爱心物资:崭新的绘本上印着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泛黄的故事书里夹着前辈读者留下的珍贵批注,特意标注拼音的科普读物则为低龄儿童扫清阅读障碍。字里行间,皆是对孩子们的温柔期许。

朗读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孩子们回到教室继续翻阅书籍。对于尚不识字的小朋友,队员们便俯下身坐在他们身边,指尖轻点文字,一字一句耐心领读。“小兔子说,‘春天来了呀’”,温柔的引导声与孩子们奶声奶气的跟读声交织,如清脆风铃在教室回荡。阳光透过窗棂洒落书页,映照在孩子们专注的面庞上,那些时而蹙起的眉头、忽然绽开的笑容,无声诉说着:知识的种子正借着爱的春风悄然萌芽。

二、温情走进敬老院 物质精神双重关怀

上午的支教活动结束后,“烛火之光” 志愿服务团马不停蹄地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走进敬老院。他们不仅送上生活所需,更坐下与老人促膝长谈,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服务的本真 —— 既解物质之困,更补精神之缺。

“物资是生活的基石,却从不是关怀的终点。” 团队负责人表示,当递上米袋时附上一句 “最近身体怎么样” 的问候,当放下慰问品后愿意多留片刻倾听往事,善意便有了温度。敬老院院长告诉记者,老人们真正期盼的,往往不是一袋米、一桶油,而是被惦记的温暖,是有人愿意走进他们的世界。

聊天的意义远不止于语言交换。队员们通过倾听,将老人从 “被帮助的群体” 还原为 “有故事的个体”,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经历的价值与存在的重量。这种精神上的 “被需要”,比物质更能滋养生命的尊严。正如一位老人所说:“孩子们来送东西我高兴,但能听我讲讲过去的事,我更开心。”

三、趣味推普课堂开课 响应号召传递文明

下午开展的推普课堂,是 “烛火之光” 响应 2025 年国家推广普通话号召的特别行动。今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明确强调,推广普通话是促进文化认同、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纽带。作为青年志愿者,团队希望以创新方式让规范用语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扎根。

队员蒋云婷精心准备了 “秘密武器”—— 融入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片段的趣味课件。“大家看,猪八戒说‘今天的任务完成啦’,这个‘成’字要翘舌哦!” 她清脆的讲解声充满热情。为鼓励孩子们开口,蒋云婷与队员们配合发放小礼物:“跟着动画人物说一句,就能获得奖励!” 此举迅速点燃现场热情,孩子们纷纷举手争抢,“我来!”“让我说!” 的声音此起彼伏,陪同的家长也被感染,加入纠正发音的行列。当一名总把 “四” 说成 “十” 的小男孩终于准确发音时,他兴奋得跳起来,那份骄傲与喜悦让课堂洋溢着欢乐。

暮色渐浓时,队员们回望一日足迹,心中满是沉甸甸的收获。他们见证了孩子们在书香中绽放的笑容,聆听了老人们被陪伴时满足的叹息,更感受了推普课堂上从羞涩到自信的声音里蕴含的力量。

“我们或许都是平凡的青年,但无数微小的善意汇聚起来,便能如烛火般照亮需要温暖的角落。” 团队成员表示,“烛火之光” 将继续带着爱与责任前行,让温暖如蒲公英种子般飘向更多地方,让希望在每一个被照亮的角落慢慢生长。

责任编辑:李锐
暂无任何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