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集成电路)学院本科生 海旭阳,古今,张一然 同学带领团队开展的“锦葵花微光?五育志愿行” 项目与“家电维修进万家项目”,以其鲜明的育人特色、扎实的实施成效和广泛的示范影响,成为校园志愿服务的标杆之作,特此予以表彰!
家电维修进万家项目紧扣农村家电维修难、用电安全隐患突出、青少年科普资源匮乏等痛点,创新性构建 “维修 + 宣传 + 科普” 三维驱动服务体系,形成 “TOS” 商业模式(团队化运营、三大业务融合、专业化 + 多元化 + 个性化服务)与 “S+4P” 营销策略,实现了公益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四十年来,项目足迹遍布安徽省 200 余个贫困乡村和社区,累计服务群众 15 万人次,维修家电超 2 万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 “学以致用,服务大众” 的宗旨。
项目创新亮点纷呈:在服务内容上,通过 “登记 - 鉴别 - 维修 - 反馈 - 总结” 五步维修模式破解农村家电滞留难题,针对乡村常住人群、流动人群、青少年开展差异化用电安全宣传,打造 “科技启蒙” 小课程体系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在运营模式上,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建立 “梦溪爱回收” 平台,实现废旧家电精准对接与资源高效利用;在团队建设上,创新 “传帮带” 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可持续的志愿力量储备体系。
项目社会影响力深远,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安徽省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其 “科技 + 公益” 的助农模式,不仅为农村群众解决了实际生活难题,更推动了科学知识在乡村的普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得到政府部门、高校及服务对象的广泛认可。
希望 “工” 益匠行项目继续秉持初心,深化服务创新,拓展服务范围,为科技助农与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成为更多志愿服务项目学习的榜样!
“锦葵花微光?五育志愿行”项目紧扣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大学生成长痛点,创新性构建 “五育融合” 志愿服务体系,聚焦中华古文化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科学知识传播、编程能力提升和职业规划指导五大核心领域,精准回应了 40% 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与科研创新认知上的困惑(源自项目组对 6 所高校 800 份问卷调研数据),为解决综合素质发展不均衡、传统教育模式与青年认知错位等核心矛盾提供了生动实践方案。
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展现出卓越的组织力与创造力:依托子衿诗社优质资源,通过 “习言习语” 主题讲座与红色实践强化思政引领,以 “诗词大会”“三行情书评价” 等沉浸式活动激活传统文化传承路径,用 “编程花考前救急”“职业生涯规划帮助” 等精准服务填补跨学科能力短板。累计开展活动 8 次,覆盖 2000 余人,招募志愿者 132 名,形成了 “需求调研 — 资源整合 — 模块实施 — 反馈优化” 的闭环机制,其 “月度主题 + 季度竞赛 + 实战演练” 的活动模式,让志愿服务从单一形式升级为多维育人平台。
项目影响力持续彰显:“诗酒趁年华” 诗词大会获图书馆、校团委等多部门报道,浏览量可观;团队作品《团音嘹亮 - 青年 “好声音” 宣讲红色 “好故事”》斩获安徽省 “互联网 +” 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挑战杯” 红色专项省级二等奖,为校园志愿服务树立了 “活动有温度、育人有深度、创新有力度” 的典范。
未来,期待 “锦葵花微光?五育志愿行” 项目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 “五育资源库” 建设为抓手,推动志愿服务资源共享,培养更多兼具文化自信、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的优秀青年,为高校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