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日报 > 新闻 > 国内 > >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三下乡活动纪实:深入萧县博物馆,探寻历史文化的瑰宝

2024-08-07 09:41中国公益日报 编辑:孟瑾 分享

近日,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学生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萧县博物馆,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深入了解萧县丰富的历史文遗产,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萧县博物馆,不仅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更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同学们便被其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吸引。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70平方米,馆藏文物丰富多样,数量多达4079件(套),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8件(套)、二级文物69件(套)、三级文物348件(套)。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了萧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是了解和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远古文明展厅。这里主要展示了萧县10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玉器、骨角器等,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远古先民的智慧与汗水,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刀耕火种的时代。随后,我们来到了汉代辉煌展厅。汉代是萧县书画艺术的萌芽期,展厅内陈列的汉代文物不仅展示了萧县在汉代的繁荣景象,更揭示了书画艺术的早期形态。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萧县博物馆在2011年新增加了“书画收藏陈列展”和“汉画像石陈列展”两个展厅,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
       在“书画收藏陈列展”中,学生们领略了龙城画派、江淮大写意画派以及萧县本土知名画家的作品风采。这些书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汉画像石陈列展”也是学生们此次参观的一大亮点。汉画像石是绘画和雕刻两门艺术结合的  产物,体现了汉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展出的画像石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示祥瑞避邪的二龙穿壁、十字穿环等图案,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门吏图、建筑图等场景。这些画像石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交流互动,一边欣赏陈列的文物,一边查阅文献资料。同学们表示,这次参观不仅让她们对萧县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未来,她们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收获,继续在文学与传媒领域发光发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撰稿:汪晓蕊,王梦奇,代亚男)

责任编辑:李锐
暂无任何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