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日报 > 新闻 > 国内 > >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铆劲前行

2023-01-01 19:36中国公益日报 编辑:孟瑾 分享

    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2年以来,城川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农牧业优先发展作为建设全旗“乡村振兴样板区”的一项重大原则,全镇上下凝心聚力,持续深化推进镇域产业布局细绘、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和绿色美丽乡村构筑等一系列重点任务,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推进“三乘三”联动机制,振兴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关键产业要振兴。城川镇聚焦“一品两带三区”农牧业产业布局,以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级干部的三级纵向连包,以研究谋划、建设推进、投产延效的三个精准节点,以镇村两级干部到农牧民三方横向监督,形成横向监督到边、纵向责任到底、精准落实到位的“三乘三”项目联动机制,引导企地各方协同推进融合性、全局性重点项目落实落地见效。同时,对项目库落实AB库管理制度,确保有效筛选出年内可实施项目和储备期项目,助推全镇各项目精准落地。

牛羊活畜交易市场、嘎查村集体经济联合体保鲜库、西环路绿化硬化工程、标准化乌骨羊养殖基地……一连串富民产业投用见效。从全镇抓党建、促增收,聚力“党建+”,大力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到致力于延伸辣椒、肉牛两大主导产业链条,优化发展特色产业,全力创品牌、引企业,不断提升农牧业产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融合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努力把辣椒产业融合发展、肉牛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城川高标准农牧业产业园、麻黄套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等产业集群发展,真正实现优势产业为优质产业。

实施“分类管理”办法,巩固乡村衔接

从镇党政主要领导紧盯防返贫监测目标任务,到逐一划分脱贫户、监测户责任人,把镇村两级干部职工全部纳入“责任田”,按照ABCD四类分类管理办法,指导、帮扶镇29个嘎查村统一完成年内四季度防返贫动态监测和两次镇域内全面摸底排查。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工作原则,确保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参考各年度农牧户收支情况、“两不愁三保障”等重点把控点,对全镇“十五类重点人群”常态化动态监测筛查后,将有防返贫苗头性9户纳入监测户范围,确保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防返贫的底线。

做好全镇脱贫户、监测户的产业帮扶工作,对促进全镇农牧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示范带动各类户子增收致富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按照防返贫监测管理办法,为脱贫享受政策户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对47位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进行再聘用,用于嘎查村阵地及道路卫生清洁工作,同步,精准实施“雨露计划”及危房改造等帮扶举措。2022年,全镇通过多措并举为镇域脱贫户、监测户提供各类产业帮扶、救助资金66.94万元,发放抗旱青储196吨。

深化“一四六”考评机制,共建乡村美丽

为持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全力整治农村牧区“脏乱差”现象。城川镇在实施“一四六”考评机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靓丽行动”的同时,配合全旗推进春冬季村庄清洁行动,并同集体经济薄弱的嘎查村签订主线公路卫生清洁工作协议,以专员清洁队推动主线公路卫生有人抓、有人管,全面实现公路沿线清洁卫生,同时帮扶嘎查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引导32个嘎查村社区有序组织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对本辖区内散落垃圾、卫生死角进行清洁整顿,确保农牧户自觉养成清洁卫生习惯,形成乡村美丽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实现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牧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借助“城川镇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城川发布”等有利契机,通过入户走访、集市宣讲、网络宣传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为农牧户发放宣传册、讲解面源污染、市人居环境管理条例常识,帮助农牧户转思维、改作风、提意识,以畜禽粪变有机肥等切实可行“小动作”,向促进循环利用代替化学肥料的“大循环”转变,积极引导农牧户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美丽乡村新常态。截至目前,完成宣传册发放2000余份,清理农村牧区生活垃圾588吨,张贴宣传标语数量36条,排查辖区无黑臭水体情况。

“拉伸产业链条、兜住监测底线、践行美丽乡村”。2022年,城川镇落实上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440万元,推进镇级11项重点项目投用见效,完成2023年嘎查村项目库62项前期部署。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帮扶的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文明乡风带动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共建。根基以固,枝叶必茂,新一年,城川镇必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优的作风,持续深入推进强农富农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讯员:张峰)

责任编辑:李锐
暂无任何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