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日报 > 社会 > 5G > >

异地看病“有救了”!5G帮你远程享受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

2019-11-17 19:06未知 编辑:十柒 分享

南都周刊见习记者 张峰

2019年11月13日上午,全球首个5G+MEC医疗行业专网落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这也意味着,华西二院成为全球首个5G智慧医院。

通过智慧园区管理系统——5G智慧医院大脑,可以将院区重资产的数字化信息融合到全景模型中,并据此快速精准调度院内资源,并通过网络切片技术运用,只能分配网络资源,满足医院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场景、不同终端的网络资源需求。

有了5G云网融合的基础设施,在医疗卫生领域,更多的场景化运用成为常态,此次华西二院的5G落地,更像是行业一年来医疗与技术融合成果的集中展示。这其中,远程医疗最先受惠。以往的医疗领域的远程操作,往往受制于不够高清和高精确性,或者由于光纤的环境要求和成本问题,使其不能广泛开展。

5G大宽带、低时延、高速率的特性给出了解决“看病难”问题,新的应对之策,让远程会诊、远程B超、甚至远程手术成为了可能。

5G网络高速率的特性,支持4K、8K的远程高清会诊和医学影像数据的高速传输,让专家随时随地开展会诊,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今年中日友好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利用5G与安徽省金寨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两例重症病例远程会诊。这其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传输速度。

和一般文件不同,由于病理片对清晰度的要求很高,产生的文件比较大,一般以G为单位。在传统的4G环境下,如果要远程看病理片,一般是下级医院前一天上传好,上级医院提前下载好,专家第二天再进行视频会诊,不够同步,就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速度和低延时,同时让毫秒级、毫米级精确度的远程手术成为可能。北京协和医院在今年七月完成了全球首例5G远程眼底靶向激光手术治疗,而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画面卡顿或丢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5G场景下能够同步传输大量高清的医疗影像数据的优势,还体现在应急救援领域。很多疾病的抢救时间十分有限,以急性心梗病人为例,最佳时间是4分钟,超过8分钟,病人的心脏将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而在传统的急救系统中,在急救车内所做的事情并不多。

在5G应急救援系统中,急救车和院内系统得到无缝对接,可全方位将车上影像实时无损回传至医院急救中心,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全景技术和VR眼镜,让急救中心的专家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指导。与此同时,急救病例实现院前院内同步,弥补院前信息的空白,实现“上车即住院”。

5G给医疗领域带来的,实际上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成功尝试,也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真正下沉。中国每年就诊人次不断增加,从2015年的78.9亿人次,到2018年的82.3亿人次,而360万的执业医师远远无法应对2300万日均门诊量。这就存在着服务量和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

而同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也是面临的现实问题。截至目前我国三甲医院大约为2000家,二甲医院大约有3万个,基础医疗机构为96万个,呈金字塔形结构。优质医疗资源的集聚导致了异地就医的数量上涨。

技术进步的结果就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医疗卫生领域同样如此。5G的技术特性,或许能够让看病难的问题,在供需缺口的加剧过程中,获得一种技术层面的新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李锐
暂无任何相关新闻